生而为人,如果也像动物一样,只听命于本能及后天环境的影响,那么我们就浪费了自己作为人的宝贵生命。
还是上文的那个例子,你早晨开车去公司,忽然后边儿出来一辆车超过你还别了你一下,这是外界的刺激,别回去、撞上去还是破口大骂?
在你做出反应之前:
从自我意识角度观察一下自己,看到自己正在生气,意识到原来这个事情就会让我如此生气;
用想象力想象一下,破口大骂,对方能听到吗?如果别回去,会有什么后果?如果撞上去,会有什么后果?从对方角度考虑一下,这么开车,是不是有什么急事?
用良知判断一下,如果撞上去,这个行为是正确的吗?
最后,基于独立意志,不管别人如何别我,我选择如何做?
在丰采网的企业价值观之中,有这样一句话:
真正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,真正能控制自己,用自己的思维去做决定的,十分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人的人,不管在哪里,都会拥有一个更光明的人生。
仔细看一下这个文章,或许会对你有帮助。
第一:积极主动的定义
那什么叫积极主动?怎么样定义呢?
从小到大,家长要求我们的积极主动是自己把作业写完,不要等着家长说;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;老师要求我们的积极主动是上课认真听讲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……
可是当我们走上社会以后,积极主动肯定不是指的这些了,那应该是什么呢?
如果大家觉得这个词不好定义,那我们可以先从反方面来去想一下。
就比方说在网络上有一个词汇叫“妈宝男”,大家觉得“妈宝男”是积极主动的人吗?
妈宝男的经典语句是:
“我妈说了,晚上九点以后才回家的都是坏女孩儿”
“我妈说了,化妆的女孩都不正经,让我不要跟这样的女孩儿交朋友”……
大家觉得这样的人是积极主动人吗?肯定不是。为什么呢?因为没有主见。
所以说积极主动的人,至少你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定的价值观,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。
史蒂芬·柯维对积极主动的定义是:
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,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。
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,而不是外在的环境,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。
也就是说,你要做什么事情,应当是你自己的选择,符合你自己的目标,基于你的价值观,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思维,去做的决定。
举个例子,你早晨开车去公司,忽然后边儿出来一辆车超过你还别了你一下,怎么办?别回去、撞上去还是破口大骂?
再举个例子,你也不会纠结于百度爱采购竞价与百度竞价哪个效果更好,这样的初级问题。
无论你干的是百度爱采购还是调酒师,别忘了重要的是:
你的目的是什么?你早晨开车是为了安全快速的到达公司,这是你的目的。
中间不管碰到了什么事情,都是一个外在的刺激,不是所有的外在刺激,你都要给出一个必然的应对。
如果这个刺激跟我们的目的无关,我们要忽略它。
可惜很多时候帮我们做决定的,是我们的情绪而不是我们的理性思维。
我们不要以为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一个理智的人,不是这样的,真相可能恰恰相反。
人大部分时间是情绪在做决定,一年到头可能只有几次是理智在做决定。而不是我们自以为的大部分时间是理智在做决定,只有少数几次我们情绪上头了。
所以要清楚这个事情,就是当我们去做一个决策的时候,是谁做出了这个决策?
第二:影响性格的三大因素
佛家上有个说法,叫:主人翁何在?
问的就是作为你头脑的主人,我们认可的那个真正的自己,那个可以理智思考的自己,
是不是常常不在家,而把家让给了一堆情绪或者程序,就像电脑一样,输入一个指令就给一个反馈,受到一个刺激就给一个必然的反应?
有三个广泛接受的用于解释人的性格的三种说法,分别是:
1、基因决定论:
认为人的本性是DNA决定的,因为爷爷脾气暴躁,爸爸脾气暴躁,所以我脾气也暴躁,因为是先天基因形成的嘛,我也想克制,但是没办法,遗传基因嘛。
这点我想举一个反例,就是我自己。
实际上我爸爸脾气特别急,我妈妈脾气也特别急,但是我的脾气现在比较柔和。
可能实际上我的基因里也是一个急脾气的人,但是经过源源不断的,后天的对自己的约束,包括想清楚了这个道理,都让我的脾气有所改观。
我大学毕业两三年后,有一次我忽然想通了:既然我对外人都可以笑脸相迎,为什么我对自己家里的亲人反而脾气那么暴躁呢?
想通了这一点后,我再也没在家里对长辈发过脾气了,这与我后来做调酒师也有很大的原因。
当我在家里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以后,我慢慢地也想明白,别人没义务包容你的脾气,所以我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就能控制自己的脾气了。
如果我能做到,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做到。
2、童年影响论:
就是说小时候,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我们的童年经历,影响了我们的性格。
比方说父母常常打击挖苦孩子,会导致孩子自卑敏感;因为打了个花瓶被母亲骂,所以长大以后不敢尝试害怕犯错……
我的原生家庭说老实话不是很好,我父母经常吵架。
从小到大,我一直对包饺子有阴影,就是因为我们家每次包饺子都要吵一架,特别激烈的那种,所以我一直认为包饺子是一个特别特别繁重的任务。
当我看到我的岳母一个人很快就把全家吃的饺子包出来以后,我感觉特别惊讶,我感觉她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人,居然能自己做出来这么厉害的事情。
童年影响论,就是你在童年的时候受了哪些刺激,经历了哪些事情,进而在你性格发育成长的过程当中影响到了你。
3、环境决定论:
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。周围的一切人和事,都可能是影响因素。
因为这个学校所有人都成天打游戏、打架不学习,所以我在这个学校我很倒霉,我在这个学校没有学习的氛围,我也只能打游戏、打架、谈恋爱……
这三种理论都认为是外在的因素影响了我们的性格和选择,即给出一个刺激,就得到一个必然的回应。
就像一个程序,一个计算器,你输入一个指定的数据,就会得到一个指定的结果。你拿一台计算器输上6×9,它就是等于54,你不管按多少次,它都等于54。
现实情况,真的是这样的吗?至少动物似乎真的是这样的。
有一种动物叫做地蜂,它拖着食物走到洞口的时候,它会把食物放在洞口,进去检查一遍,然后再出来把猎物拖到洞里去。
这个行动惊动了科学家,科学家说:
1.难道地蜂有智力吗?
2.它怎么会做这么复杂的动作?
3.它怎么会有观察、判断、决策?
科学家开始研究。有的科学家很坏,等地蜂进了洞以后,他把食物往后拖了几步,地蜂出来看食物没了,找到之后它就把食物拖到洞口,又停下来,它又进去检查,科学家又把食物拖开,地蜂出来找到食物拖到洞口又放下来,又进去检查,几十次,一直做这样的动作。
科学家就奇怪了,这简直是一个电脑。所以地蜂这种复杂的动作并不是因为它有思维,它之所以能够做这种复杂的动作,是因为它基因里内置了这样一个先验的模式,让它这样来做,而地蜂本身并没有思想、判断和决策能力。
鸟孵出来的时候,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的妈妈,猫也好,狗也好,耗子也好,鸟也好,只要第一眼看到了,就是它妈,所以鸟叫傻鸟。
鸟窝里放一个蛋,它一定会去孵最大的那个蛋,不管那个是不是它下的,这就是他的基因,他没有思考。
但是人不一样,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:除了程序化的这些东西以外,我们还可以去思考,我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我可以选择这么做,不管外界给我一个什么刺激,我可以自我选择我的行为。
就像上文提到的童年阴影论,那么在同样的童年经历下,这些孩子长大了以后就一定是同样的性格吗?
一对夫妻有三个孩子,他们经常吵架,爸爸经常打妈妈。
于是孩子中的老大就想:哎呀,妈妈太可怜了,成天被爸爸打。我长大了以后,我一定要对我的老婆好一点,不能让她过这样的苦日子;
老二想的是:婚姻太可怕了,以后我再也不要结婚了;
老三想的是:原来女人是可以这样打的,将来我娶了老婆,我也这样打她。
所以,同样的环境一定能产生同样的想法吗?不是的。
谁需要对我们的人生负责?是父母,是公司,是老师?是领导还是谁?
我在这个过程当中,我想要做什么?我的目标是什么?我不可触碰的价值观和底线是什么?我要做什么事,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?什么是我的选择?
所以孔子说:"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"意思就是:君子要求的是自己,小人要求的是别人
。也就是优秀的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,通过提升自己来解决问题;而怨天尤人的人,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,抱怨环境的限制。
所以孔子说: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孙。”意思是:国家政治清明,言语正直,行为正直;国家政治黑暗,行为也要正直,但言语应谦逊谨慎。
不管大环境怎么样,做好自己的应对之道。
第三:用思维去做决定
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当中,史蒂芬·柯维给大家画了一幅思维决定的导图:
如上图,在外界的刺激与我们做出反应之间,其实我们存在着一个选择的自由。
在这里,我们可以运用我们人类所特有的四种天赋,分别是:
“自我意识”,即意识到自我的存在、感觉到自我的存在、能从旁观的角度观察自己的存在状态;
“想象力”,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;
“良知”,即明辨是非,坚持行为原则,判断思想、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;
“独立意志”,即基于自我意识、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。
其他动物即使智慧再高也不具备这些天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