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参说:孔子的学说也就俩字儿。
曾子曾参,孔子的弟子,七十二贤之一,参与编制了《论语》、撰写《大学》、《孝经》、《曾子十篇》等作品,被后世尊为“宗圣”,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,仅次于“复圣”颜渊。
这在上千年以儒教为尊的时期,是个了不得的成就。
要知道被公推为“两个半圣人”之一的王阳明(一个是孔子,半个是曾国藩),是否可以配享孔庙,可是争论了好几十年呢。
一、“曾参杀人”
关于他有个成语,叫做“曾参杀人”。
战国的时候,秦武王要派甘茂进攻韩国的宜阳,甘茂怕出兵在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,万一有人在秦武王面前打自己的小报告,这事儿就比较麻烦,于是对秦武王讲了一个故事:
从前曾参在费地的时候,费地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。
有人就跑来跟曾参的母亲说:“不好了,曾参杀人了。”曾参的母亲说:“我的儿子不会杀人的”,她仍然照样织布。
过了一会儿,一个人跑来说:“曾参杀人了。”曾参的母亲还是继续织布。
又过了一会,又有人跑来说:“曾参杀人了。”曾参的母亲想坏了,曾参真的杀人了,赶紧扔掉梭子,跳墙逃跑了(老人家腿脚还挺利落)。
所以就连曾参这样贤德的人,说的人多了,他的母亲都不敢相信他。
现在我既不如曾参贤能,大王相信我又不象曾参的母亲相信曾参那样,而且给我扎针的恐怕还不止三个人,我害怕大王也会因为这个把梭子扔掉啊!
这个故事不知是不是真事儿,大概率是甘茂编出来用以举例的,但这事儿从侧面说明,在战国时期,曾参的品德学识就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了。
那么曾参对自己老师的学说是怎么讲的呢?
话说有一次,曾参和一些同学都在孔子跟前,孔子说:
“曾参啊,我说的道呢,是有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。”
曾参回答说:“是,是。”
孔子出门以后,没听懂的同学就问曾参:“老师这说的是啥意思啊?”
曾子说:“老师说的道,不过就是忠和恕这两个字罢了。”
所以曾参认为,孔子学说的核心,就是忠恕。
何为”忠恕“
那么忠恕是什么意思呢?
忠就是忠人之事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
就说你想要成事儿,你得先帮助别人成事儿,你想要发达,你先要帮助别人去发达。
比方你刚进入职场,从一个小白开始去做,你想要当上领导怎么办?让你把爱采购运营百科栏目重新做一遍你怎么办?
你想要当上主管,先把你的主管拱上去当上经理,你就是主管,要不然他一直在这个位置上,你就没机会,对不对?
你想当经理,把你的领导拱上去当总监,你就是经理。
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的一种。
己欲达而达人是什么呢?
我想要挣钱,先要考虑我可以给别人创造多大价值。
我帮B2B公司创造100万的业绩,我拿个几万的提成很正常。
我帮公司创造几千万的业绩,我可能就能拿几十万。
有时候我们看一个公司,那些越职位越高的人,他创造的价值越大,但是反而他拿到的比例越少。
像马云在阿里巴巴03年、04年的时候就只有5%了,后来他增持了一些最高才到7%,他是创始人,那时候阿里巴巴还没在香港上市的时候,他占股比例就已经这么低了。
当你创造的价值越大,你占比越低,但是你的绝对值就会越大。
马云创造了数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,所以虽然他股权占比很低,但他依然一度成了亚洲首富。
我当年从调酒师做到丰采网的总架构师也是如此。
所以古语说: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。
我想从他那里拿到什么,我先要考虑我可以给他什么。
你要从客户手里拿到钱,先要考虑你能给客户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。
因此,当我们帮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时,客户就会付给我们更多的费用。
这就是己欲达而达人在商业上的应用。
曾参说的第二个字叫恕,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
你自己不希望碰到的事儿,你就不要去给别人。
你不希望别人骂你,你就别去骂人;你骂了对方,对方通常也会回骂你。
所以人必先自辱而后人辱之。
所以,我们要对别人做什么的时候先停下来想一想:
如果我不希望别人这样对我,那如果我这么做了,别人会有什么感受?
别人会如何看我?把我当成破坏者还是建设者?
别人会有什么反应?
我是否愿意接受这个反应?
先想清楚了,一切损人不利己的事情,也就不会去做了。